蕪湖雙忠廟石雕牌坊有什么傳說
發布時間:2011-09-15 00:00:01 閱讀:7011
蕪湖雙忠廟石雕牌坊也叫“天賜完節坊”或石雕牌樓,位于蕪湖老城的北門—來鳳石雕山門“雙忠廟,”門前。據地方文史資料記載,“嘆忠廟”系明朝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為祭祀唐代武將張巡和明代太平知府許媛兩位文武雙忠而建造的石牌樓,明崇禎年間(1628一1644年)又籌資在廟前增建了這座被稱為“天賜完節牌坊,”的石牌坊。牌坊尺寸高約5米,寬約5米,牌坊結構為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歇山頂,牌樓頂為石雕筒瓦,樓檐下支承仿木偷心造斗拱,明問主樓樓檐下的匾額上,正面鐫刻“完節成天”4個大字,背面鐫刻“雙忠炳日”4個大字。整座石雕牌樓造型質樸,莊重肅穆。清咸豐年間(1851一1861年、),雙忠廟毀于兵火,而石雕牌坊獨存立于街上。
后來,隨著城市民房的擴展和增建,“天賜完節”石雕牌坊被嵌入民間墻體中。直至1992年蕪湖北門來鳳市場拆遷時暴露出一座古石牌坊,這才使“天賜完節”石雕牌樓得以重見天日。消失百年的“天賜完節“坊忽然又重新現身,上面的石雕麒麟、貔貅雕刻精美,立即在蕪湖市引起了轟動,蕪湖幣文物辦公窒和文物商店立即組織力僵進行了鑒定,并派人看護,還樹了鐵欄桿將牌坊圈圍起來加以保護。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正當文物辦公室打報告申請經費準備對牌坊維修壯骨時,_1995年11日早8點20分.突然刮起廠一陣狂風,狂風過后,已有三百五六十年悠久歷史、蒼老而憔悴的“天賜完節牌坊轟然倒塌,此后,牌坊的殘體被移往神山。“天賜完節”坊是唯一幸存的標定蕪湖古城廂范圍和方位的古建筑。不過,頗為湊巧和有幸的是,嘉祥石雕廠在1995年10月底赴蕪湖考察時,曾用隨身所帶的照相機,為當時尚孤零零地孑然站立于秋風中的“大賜完節’石雕牌坊留了個影,準備帶回家再作一番研究,從而無意之中竟為這座對蕪湖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歷史古石雕牌坊(石雕牌樓)留下了寶貴的最后遺照。
首頁 > 石雕貔貅
首頁 > 石雕牌坊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