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坊聯珠中的石雕牌坊的形制藝術及題材
發布時間:2015-06-01 08:00:28 閱讀:4970
九坊聯珠中的石雕牌坊的形制藝術及題材
九坊聯珠的形制
九坊聯珠的九座石雕牌坊形制較大,有坊有樓,兼具石雕牌坊牌樓兩大類型。制式時代跨度大,上自秦漢,下至唐宋明清。風格以北方牌坊大氣凝重為主,局部有南方石雕牌坊的精巧靈動特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有獨特個性風格的石雕牌坊群。這樣數量和規模的牌坊群,在河南省堪稱第一,即使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九坊聯珠的九座牌坊均為四柱三間式。其中“青云疊翠”“浮丘聽濤”兩座景觀標志坊為沖天柱式。柱上部、頂部作有造型,如“青云疊翠”坊柱上部為五級佛塔,頂部雕塑朝天吼;“浮丘聽濤”坊柱頂雕塑嘲天吼。其他七座牌坊為牌樓式,打破傳統的四柱三間三樓、五樓、七樓形式,出現了六樓、四樓特殊形制。
九坊聯珠的形制兼有秦漢唐宋明清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如浮丘聽濤坊、青云疊翠坊、護國佑民坊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筑風格;古城貽福坊和大河禹跡坊則是采用了石闕形制;平原奇峰坊、千秋盛會坊、黎公遺風坊分別采用早期和唐宋時期的制式。
九坊聯珠牌坊框架結構及形制凝重、大氣、粗狂、渾厚,有宮廷建筑氣派,屬北方牌坊風格。局部制作也采用了南方牌坊特點。如:大河禹跡坊瓦頂制作采用民間疊瓦方式;千秋盛會坊、平原奇峰坊抱鼓石上的獅子,采用南方動態造型,表現出它的乖巧玲瓏;部分樓頂挑角采用了南方高挑尖翹的特點。
九坊聯珠的形制結構以傳統形制為基礎,采用三間四柱、基石、柱、梁、斗拱、瓦面、脊獸、挑角等。部分牌坊部分部位打破傳統,有明顯較大的創新。如:牌坊設計尺碼、重量較大,基座石、抱鼓石的形制相應加大。有些牌坊加寬了柱子下部,如黎公遺風坊、千秋盛會坊、平原奇峰坊采用錐形柱子,這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古城貽福坊采用了漢闕的造型。藝鄉泥韻坊采取民間旌樓的造型。青云疊翠坊在四柱上部采用唐代浮屠塔式造型。為增加牌坊上部承重力變,平原奇峰坊、黎公遺風坊等采用唐代斗拱制式。牌樓頂部建造采用傳統古代宮殿建筑屋頂風格,如大河禹跡坊、護國佑民坊采用廡殿頂式,平原奇峰坊、黎公遺風坊采用歇山頂式,千秋盛會坊采用歇山頂卷棚頂。雖然樓頂整體結構是傳統的制式,但局部有較大創新。如:黎公遺風坊的瓦面制作采用了民間疊瓦式。藝鄉泥韻坊的脊獸采用了浚縣傳統泥塑泥咕咕、泥馬人、泥猴造型;黎公遺風坊脊獸采用古玉壁造型。抱鼓造型也有很大創新,如黎公遺風坊抱鼓采用龍負編鐘和龍負酒樽造型;藝鄉泥韻坊抱鼓采用了小石闕造型;大河禹跡坊抱鼓采用獨角獸獬豸和天祿造型。
牌坊上的民間吉祥圖案、寓意圖案在九坊聯珠中最為普遍,幾乎遍及每座石雕牌坊。如:和合萬年、壽仙博古、青梅竹馬、鳥隨鳳鸞、朱雀映日、芝蘭慶壽、連年有余、五福慶壽、雙鹿齊名、松齡鶴壽、喜上眉梢、加官晉爵、福星高照、事事如意、麒麟送子、吉慶有余、平生三級、四季平安、六合同春、一路連科、三元報喜、百子圖、報喜圖、雙喜臨門、歡天喜地,等等,不勝枚舉。
版權屬于: 嘉祥石雕廠(http://www.openpad.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