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寺院佛塔的多重意義
發布時間:2016-08-08 23:59:31 閱讀:7896
首先,寺院佛塔初傳西藏時,形制上就發生了變化,融入了苯教的某些建塔技藝。寺院佛塔的外形結構大體來說分為四部分,即塔基、塔瓶、相輪、塔頂。寺院佛塔的形式仍然脫胎于印度的窣堵波但是基座升高,半球體變形為瓶狀,其上的十三天,是寺院佛塔所特有的。之所以形制上發生變化,是因為寺院佛塔賦予了佛塔新的象征意義。最初寺院佛塔結構的形成與佛教世界觀有密切的關系。佛教中認為,世界是由土、火、水、風四元素組成,世界萬物都是由這四元素組成的,而塔的四個部分就分別代表著這四元素:塔基表示“土”,塔瓶代表“水”,相輪是“火”,塔頂是“風”。
關于寺院佛塔的作用及構造,以及其象征意義上的發展,可以從寺院佛塔的發展史上推斷一二。有一則神話故事中描述了昌珠寺的建立:“傳說文成公主用五行算法算出妖魔羅剎女的一臂在貢布日的西南方向,需建一寺鎮壓,方能保證國運昌盛。而那兒是一大湖,湖中有一五頭怪龍在興風作浪,于是松贊干布即在貢布日修法,終成正果,遂令大鵬降伏了怪龍,湖水也隨之干涸,昌珠寺亦即在此建成。”松贊干布在昌珠寺興建一座五頂佛塔,正是為了懺悔殺害五頭怪龍所犯的罪孽。雖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能作為事實依據,但是可以看出,寺院佛塔的其中一個作用,就降妖鎮魔。
一般寺院的平面布局,是神秘的曼荼羅造型,整個桑耶寺,可以說就是一個立體的壇城構圖,曼荼羅的象征意義,在桑耶寺的平面布局中表現的十分明顯。桑耶寺的中心是烏孜大殿,象征著宇宙中心的須彌山,其四方各建造一殿,象征著四大洲部,四方各殿的附近,又備有兩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兩側建有兩座小殿,象征日、月。主主殿周建紅、黑、綠、白四塔,用這四座塔來鎮妖降魔。所有建筑被包裹在一道橢圓形的圍墻中。可以看出,這里的寺院佛塔,不但是降妖鎮魔的法器,還是寺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平面布局的一部分。
寺院佛塔建立時,也有一段故事:據說約在公元八世紀中葉,當時的乃東地方政府和瓊結地方政府發生了領地問題的爭吵,一發而不可收拾。當時西藏的大譯師毗如遮那在乃東和瓊結交界地段的一個山洞里修行得知此事后,即設法找到了兩個地方政權的首領進行調解,勸他們睦鄰和好,并幫助他們劃分了土地界線,界線以北歸乃東,以南屬窮結,為防以后變卦,還召集兩個首領向神起誓。同時組織兩個首領共同于議定邊界建立了一個佛塔,作為標志,并起名為斯居崩布。”我們從這座寺院佛塔產生的背景或起因以及建造過程看,似乎可以推斷當時人們的道德觀念,尤其是寺院佛塔所發揮的巨大功能。當然,以現在的眼光看,這座塔在當時起著一個分界碑的作用,實際上就是一座分界塔。因此,這座寺院佛塔具有了一項與眾不同的功能或特性。
以上就是當時建造佛塔的多重意義,第一、寺院佛塔仍然具有紀念性意義,見塔如見佛;第二,寺院佛塔可以用來降妖鎮魔。第三,寺院佛塔是寺廟的組成部分,有了佛塔,曼荼羅造型才算是完整,第四,寺院佛塔可以作為分界碑。
版權屬于:長城石雕廠(http://www.openpad.cn/)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