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層出不窮的智能產品相繼面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智能時尚點燃了人們對未來科技生活的期待。對于置身于時尚潮流尖端的服裝品牌而言,恰逢智能科技革命的新風口,必將有所作為。
正逢風口,待啟變革新航道
當前,世界范圍內新技術、新應用、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各國紛紛抓緊調整各自戰略,日益重視制造業在促進經濟復蘇和轉變發展方式中的作用。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公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如何用信息技術去洞悉消費動向,進行產品研發,進行上下游集成創新,已成為產業變革、提升效率的重要內容。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顯著特征是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度應用,也就是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是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具備先期邁進世界紡織強國陣營的基礎和優勢。“互聯網+服裝”正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服裝行業的結合,通過橫向整合和縱向重塑才能實現跨越發展。
另一方面,“新常態”下的服裝企業面臨的是“數量增長慢下來,質量增速提上去”的新風口,消失中的人口紅利促使從勞動密集型轉型而來的紡織服裝企業勢必要將智能化替代人工化提上日程。在愛登堡(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啟明看來,在用工荒、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制造的變革是傳統制造業走出當下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也認為,“服裝企業要迎來盈利拐點,需創新商業模式,同時積極探索智能制造領域,打造柔性供應鏈體系。”
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依托于日漸走俏的“大時尚”格局,智能與服裝的碰撞,融合的是科技革命的內涵,借鑒的是時尚的框架與面貌。智能時尚在此時應運而生,它擁有互聯網、制造和時尚等領域基因,獨特的柔性特質更使其無處不在。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搭好智能時尚這班車?服裝企業其實大有可為。
玩轉智能時尚,沒有“圈外人”
提到智能時尚,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是:這是一種智能科技與時尚潮流的結合。誠然,從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智能時尚產品來看,融合時尚元素的可穿戴設備首當其沖,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珠寶等不僅占據了市場銷售的半壁江山,也制造了不少話題。
但當智能時尚遭遇服裝品牌,所衍生出的創意產品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實穿性較低的智能服裝產品那么簡單。目前,諸多時尚品牌紛紛推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智能時尚產品,讓其不再被“束之高閣”。
2014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上,著名時尚品牌拉夫勞倫的智能POLO衫亮相。這款POLO衫的部分面料中織入了導電纖維,可將電信號傳送到粘在衣服上的可拆卸微型數據盒中,與智能手機連接,從而監測使用者的心率、呼吸等情況。
如果說拉夫勞倫的嘗試只是將監測裝置“安裝”在面料里,那么谷歌與著名牛仔褲品牌李維斯所屬的利惠公司合作推出的“提花布計劃”則是“將你的衣服直接變為觸屏”,這款極具顛覆性的創意產品在織物中埋入導線,讓用戶能透過觸碰布料直接控制打電話或傳短信等功能。
擁有無限廣度和深度的智能時尚不僅令服裝企業和品牌著迷,其與生俱來的跨界基因也令時尚圈的“局外人”趨之若鶩。英格爾等科技巨頭紛紛涉足智能服裝領域,推出了表達情緒的LED服裝。近日,奧迪宣布與荷蘭設計師Anouk
Wipprecht合作,推出奧迪A4主題風格的智能禮服。
有業內人士認為,“服裝工業4.0”的未來將是以軟件系統和互聯網平臺為基礎,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相結合,實現智能制造,與移動計算、應用App和社會化媒體相結合,實現按需定制。然而,要想搭好智能時尚這班車,企業與品牌所需的不只是一鳴驚人的智能產品,在智能時尚這條充滿奇思妙想的鏈條上,智能產品、智能零售與智能制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